产后别急着减肥,做好盆底修复才是重中之重
发布日期:2017-09-14 浏览次数:
【导读】生完宝宝以后,面对自己臃肿的身材、不断飙升的体重,你是不是常常苦恼不已,内心总有个声音在呼喊:“我要减肥!我要减肥!我要减肥!”
但你知道吗?
产后恢复,你需要的并不仅仅是身材的恢复,身体修复比塑身更重要!急于快速恢复身材往往容易走入误区,反而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产后如何正确调理恢复!
产后最需要恢复的部位:盆底
很多妈妈表示,自己在产后出现了便秘、小便控制不住、阴道松弛等问题,这其实跟盆底的松弛和损伤有很大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下,在整个孕期和分娩时,盆底到底经历了什么!
女性盆底的肌肉和韧带,像吊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除了使这些脏器维持正常的位置之外,还参与了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多项生理活动。
怀孕期间:随着妊娠月份的进展,不断增大的子宫、胎儿和羊水,使体内负责支撑的肌肉、韧带等盆底组织承受着巨大的负重,盆底韧带、肌肉因为被牵拉得太久而逐渐变得松弛。
分娩过程中:如果分娩时因为胎头太大、产妇乏力等原因导致第二产程耗时太久,产妇的盆底韧带及肌肉就会过度扩张,再加上分娩中体力消耗过大、产后气血虚弱等原因,都容易使盆底变松弛。
有些妈妈表示,我产后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啊。但其实,随着年龄的增大或者生育二胎等多次生产,盆底松弛影响生活质量的后遗症会逐渐显现。调查显示,已育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为30%~40%,四五十岁的人较集中,其中,一半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初期表现为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尿频、便秘等症状,如果没及时康复,将逐渐发展为尿失禁、子宫脱垂、膀胱脱垂、直肠脱垂等疾病。
产后盆底修复的“黄金时间”
产后6个月内产妇体内激素水平将发生改变,这一时期也是产后修复的最佳时期,所以产后42天~6个月内,属于盆底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最迟也不要超过一年。另外,产后42天做盆底功能检查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产后发生尿失禁的女性,能帮助她们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早治疗。
在关键期内采用符合生理特点的修复方法可使相关组织恢复到孕前水平。产后1~2周,建议在家自行进行盆底康复训练,可预防或缓解产后便秘、尿失禁等问题。
练习方法:收缩阴道及肛门,上提并维持10秒后放松,如此重复15次。每天进行2~3次。另外,新妈妈产后4个半月内,不宜进行跑步、跳绳等运动,否则可能导致恢复期盆底脏器受伤。
温馨提示:盆底维养计划让产后新妈妈绽放动人光彩,友好产后康复为每位产后的新妈妈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盆底修复方案”。整个修复计划会根据产妇个人身体情况,循序渐进的进行,利用人体生物工程治疗原理,对盆底肌肉进行修复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调理后可增强阴道紧缩度,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 上一篇:盆底修复最佳时机
- 下一篇:了解盆底肌损伤原因 及时修复是关键